艺术技艺科学中国书画修复理论的现代重建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馆藏美术作品是美术馆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职能。特别是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快速蓬勃发展,馆藏美术作品的数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对馆藏美术作品保存与修复的
[编者按]
馆藏美术作品是美术馆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职能。特别是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快速蓬勃发展,馆藏美术作品的数量也随之剧增,因此对馆藏美术作品保存与修复的重要性便日显突出!
今年7月,由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馆主办并实施的“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项目”及“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馆藏美术作品保存修复问题因此被提到了重要日程,并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这是带给我国馆藏艺术品修复业的一份福音。
就我国美术馆系统藏品而言,其大多为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美术作品,出现的问题多集中在:由于材料、技法等的多样性和实验性引起的自然老化与损坏,由于特殊历史时期导致的保存不善和人为损坏,由于频繁展览使用和不当操作产生损坏等等。随着美术馆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整个社会对美术藏品的关注,这些问题开始受到重视,藏品修复工作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项举措恰恰是对逐步完善专业修复观念,提高我国美术馆界的修复实力大有裨益。也使原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了质疑的一些传统的、固有的修复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地建立起完善的保存修复体系,甚至包括存在的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和争议,均可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学术交流、研讨及人才培训得以逐步地完善解决。与此同时,也为中国的美术馆界对提高藏品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和新的起点。
再有就是随着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全面推进,“美术博物馆”概念的不断强化,美术馆界对于各自藏品的安全保障和安全防护工作也必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国内许多省级大馆已开始着手建立相应的修复专业工作室,并配备专业人员。但是由于起步晚、资金投入不足,且受困于技术、人才、观念等因素,与国际领先的美术博物馆相比,国内美术馆的修复工作的确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由国家部门牵头举办的上述系列专业研讨培训活动,其意义更显得尤为重大。
本期“视线”栏目我们借助此项主题活动,从中抽取重点命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该领域富有实践经历的专家学者撰文;从理论探讨、个案分析、对比反思、科学检测、预防性保护等各个层面进行深入讨论,其目的是试图为我国的美术藏品保存与修复领域提供一份具有深刻学理性依据和可操作性指导的科学文案资料,为我国的美术藏品保存与修复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引言
修复的理念是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开展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前提。中国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超过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著作,长期以来祖祖辈辈都是师徒传授、手口相传,古人也只在书论、画论或者杂记中给我们留下不完整的零星资料。
西方则在很早的时期就出现了关于修复理论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罗马中央修复研究所的学者、美学家切萨莱·布兰迪(Cesare Brandi)将西方之前的保护修复理念加以总结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哲学、艺术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写出《修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被奉为西方艺术品修复的教科书式著作。中国自20世纪末起开始引进布兰迪的理论,然而,西方的保存修复理论是基于西方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西方特有的艺术品而提出的,中国艺术品的特性及东方的文化、审美情趣与西方艺术品存在着固有的差异。此外,即使是布兰迪的理论在指导西方艺术品保护修复的具体实践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那么,在中国艺术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中,是否原封不动地直接引入西方的理念体系,是否按照西方的原则开展自身的工作,就是一个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了。
笔者从近四十余年的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实践经验出发,在对西方修复理论进行吸取与反思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中国书画自身的艺术特点、修复的传统脉络和笔者平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一条适合中国书画作品的修复理论之路。
一、布兰迪的《修复理论》
[图1] 日本版 布兰迪《修复的理论》中插图,圣母像修复前后对比图
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又结合了艺术品修复发展现状,并以自身的哲学、历史、艺术底蕴为依托,《修复理论》一书自布兰迪完成之日起,就对现代艺术品修复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并被视为修复操作的教科书。布兰迪自身的经历与身处岗位赋予了他特有的优势,可以将理论与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给现实工作以更好的指导。
文章来源:《材料保护》 网址: http://www.clbhzzs.cn/qikandaodu/2021/0301/483.html
上一篇:工业产品特种表面保护材料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
下一篇:欢迎订阅材料保护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