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文体教学不可缺 石钟曾在《文体不限“三弊”》提到中现在的写作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对文体的淡化,导致中学写作教学中文体训练的缺失。古人云“文贵有法,贵无定法”。刘勰《
1 文体教学不可缺
石钟曾在《文体不限“三弊”》提到中现在的写作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对文体的淡化,导致中学写作教学中文体训练的缺失。古人云“文贵有法,贵无定法”。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强调:“才童学文,宜正体制”。正所谓“文贵有法”,先学会作文的常规体式,从有法走向不拘“定法”,有所创新,才是写作训练的正确门径。学习议论文的文本知识应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中学议论文教学的主要知识包括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以及常见的论证方式。这些也是初中议论文教学的重点。
议论文文体知识是在议论文的学习中获得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议论文的教学。现实中最常见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大多是这样的:“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说明这个道理?最后总结作者从侧面、正面多角度证明了这个观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法真的能促进学生判断力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吗?这样的做法即使学生获得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也无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老师也很奇怪,我明明教给了学生议论文的知识,为什么学生在写作时还是无法系统清楚的论证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就在于议论文的分析方式和议论文的写作方式的错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自然需要我们找出论点和论据,但是寻找论点和论据从而完成了对一篇议论文的学习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论点是先存在的”,所以写议论文就变成了用论据去证明观点的过程。议论文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找到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学生就好像做一套知道答案的试卷,只要找到答案在哪,然后一一对应就可以了。我们看到在高考作文中,很多学生事先准备许多材料,看到作文题目之后就想方设法将这些事先准备的材料堆砌上去证明材料相关的论点。议论文中材料是分析的对象,现在却变成了选择的对象。议论文本应是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却变成了人人痛批的八股文。文体教学之伤,最后成为了议论文之伤。
论点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怎样做(应然);如果是主张,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密切关系,在没有得到论证之前所提出的观点只是一种猜想或者说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论证的过程也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提炼观点的过程。以《谈骨气》一文为例,很多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元军,被俘后誓不投降,慷慨就义;古代一个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愤怒痛斥国民党特务。三个事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先不讨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是不是完全正确。在读或者写一篇议论文的时候直接把论点看做“实然”论断,似乎有点缺乏说服力。好的议论文需要论证,论证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应该是这样、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在不同的议论文中,材料不一定就是论据,材料和观点,也不只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材料不仅供我们选择,也是我们分析的对象。文天祥的慷慨就义,不食嗟来之食,算是为进步事业服务吗?闻一多的选择,是理性的吗?假设这三个例子都是合适的,那么,这三个例子是否就有力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了呢?先摆出一个毫无疑问、不假思索的“中心论点”,再来寻找作者用了哪些例证。这样的解读方法不仅破坏了议论文内在的思想逻辑,也无法实现议论文促进学生判断力、发展思维的能力,更别谈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了。
2 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写作能力也有区别。因此首先要明确的是,写作能力目标的定位应着眼于大多数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学者朱作仁在《论学生写作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发展阶段》,从教育学角度对写作能力构成要素进行了划分,即包含“审题、选择体裁、立意、搜集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和修改“六项,并根据年龄段提出了写作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其中认为初中阶段到高一年级是中级写作期。应当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写作素材加以提炼和概括、确立明确的中心思想、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谋篇布局的能力。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写作教学的看法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作文写得好不好和老师无关,全凭学生自身的积累。虽然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议论文作为学生在初中所接触到新文体,老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材料保护》 网址: http://www.clbhzzs.cn/qikandaodu/2021/0519/776.html